专家说|内蒙古农大教授蔺相东:疫情之下,企业将迎来阶段性机遇
详细说明
他们讲究灵感、富有激情、热爱生活,
在细微之处洞悉创意
他们是一群不能轻易被定义的人
但他们并非遥不可及
他们就在这里
《专家说》将通过真实的采访干货,让你感受各行各业专家的独到见解,
专家简介
专家聊设计
✦产品好用、易用、想用才是吸引消费者的好设计
Q
现在许多小电器都开始注重一些年轻,活泼的设计元素,您觉得除了外观,这些产品吸引消费者的原因还有哪些?
✦尽可能扩大知识面,发现可设计的点
Q
现在的设计都需要讲故事,您觉得设计师该如何把设计的故事讲好?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?
专家谈产业
✦关怀社会的设计很重要
Q
您在教学过程中,如何引导学生去将设计能量发挥得最大化?
A:除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,教学生尽可能多的去涉猎学科相关知识(尤其是历史文化知识),丰富专业知识面。脱离文化的设计即使受一时追捧也是单薄的,所以成功的设计,还应该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溯源,让人品读。第二,鼓励形成团队协作的精神。团队里,进行头脑风暴,无论对错,都鼓励发言;另外要分工明确,人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,会降低团队效率。团队精神在未来的设计中会越来越重要,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局限性,而团队讨论出来的设计更全面,对消费者更具说服力。
✦关怀社会的设计很重要
Q
3D打印、VR等新技术正在融入到产品设计当中,这对于设计师产生了哪些新的挑战?
A:设计师面临的挑战更多的是产品的创意、创新;3D打印、VR等新技术的出现,让产品实现方式更加多元化,实际上对加工技术方面可以考虑得少一些。换句话说就是创意第一,现有的加工技术对设计的实现更加快捷、方便,局限越来越小,我们担心的是设计师没有好的想法,而不用担心好的创意无法实现。
专家话泉州
✦统一的对外名片,形成品牌竞争力
Q
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,您觉得如何将泉州的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旅游产品的设计当中?
✦自身产品结构转化与政府引导相结合,让产品更有生命力
Q
泉州制造业因为这次疫情的原因,泉州一些企业开始拓展口罩、防护服之类的抗疫相关生产线,当疫情过去,需求不在这么大时,这些产品线如何开发再利用?
A:第一,转产为契机,纺服企业进军医疗用品领域: 疫情期间,各地医院及其他场所口罩、防护服类物品需求激增,多家纺织服装企业纷纷转产。一方面,一些纺服企业以转产口罩、防护服为契机,正式跨界进军医疗用品领域;另一方面,为填充市场需求,不少服装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改造生产线,投入防护服、口罩类生产中。这类快消品生产自身技术门槛低,只要达到相应规范即可,也就是投产容易,但发展该部分业务的企业未来应做好市场激烈竞争的准备。
目前,虽然国内疫情防控进入稳定期,但还没有到放松的时候,口罩、防护服类物品需求仍较大。且中国正处于医疗防护市场教育期,市场空间广阔。未来,医疗防护用品品牌化发展必将成为趋势,企业应着眼未来借机构建品牌形象获取更多市场份额。
第二,全球疫情蔓延,迎来阶段性机遇:疫情的全球蔓延,这是阶段性的机遇,各个国家的政府,也意识到自身医疗物资的短缺,可能很大一部分要求助于中国的供应商,疫情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,应该适当的把握市场,进行生产。即便疫情过后,各国也会汲取教训进行一定的国家储备,整体需求量大,生产时间会延长,还是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。
第三,疫情之后,转产企业何去何从:国家发改委早前已发文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口罩、防护服按照一倍以上的规模,组织生产准备原料、启动增产、增工,疫情之后政府会对富余的产能进行储备,现阶段企业仍可开足马力生产。过渡时期,多数企业转产还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,疫情过后市场需求大量回落是必然的,对于企业来说,抱有投机心态生产口罩、防护服等医疗产品十分危险,已经转产的企业则需要考虑如何建立品牌形象获取市场份额、优化产品结构。政府还可出台相应的市场优化政策指导,根据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生产以及市场供应、医疗机构、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,来决定哪些企业的生产线需要保留下来。总体来说一是企业自身注重产品结构的转化,二是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。
后记